[研究报告] 2022年后门热交换器市场规模价值 6.4775 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 14.5526 亿美元;预计 2022 年至 2030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0.6%。
分析师观点:
后门热交换器市场的产品主要用于高密度数据中心的冷却机制,以及制药和化学品等其他关键行业的针对性冷却。事实证明,后门热交换器市场的产品在数据中心用于主动或被动冷却服务器机架非常有效。它们直接安装在服务器机架的后门上,独立于中央冷却系统工作。全球数据中心数量的增加以及对这些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日益关注预计将推动后门热交换器市场的增长。
后门热交换器市场概览:
后门热交换器是一种在两种流体之间传递热量而不混合它们的设备。后门热交换器用于各种应用,包括数据中心、教育、政府以及 IT 和电信。后门热交换器有两种类型:被动式后门热交换器和主动式后门热交换器。后门热交换器 (RDHx) 专门用于任何数据中心的密集服务器环境。RDHx 是数据中心使用的一种冷却解决方案,其工作原理是使用安装在服务器机架背面的热交换器从 IT 设备排气中去除热量。冷却后的空气随后被重新循环到数据中心,从而减少了对传统计算机房空调 (CRAC) 装置的需求。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热负荷、气候、服务器设计和维护,RDHx 可以成为数据中心空气冷却的有效方式。当热负荷高且 IT 设备密度高时,RDHx 效率最高。
后门热交换器市场的制造商正在推出各种产品,以满足后门热交换器市场的需求。例如,2023 年 5 月,CoolIT Systems 宣布扩大其产品组合,包括首款支持直接液体冷却 (DLC) 的后门热交换器 (RDHx)。据估计,到 2030 年,数据中心将消耗全球 8% 的电力,因此必须采用有效应对这一挑战的解决方案。RDHx 为使用直接液体冷却的客户提供先进的冷却技术。各种后门热交换器制造商正在与其他市场参与者合作,以提供新的后门热交换器。
定制此报告以满足您的需求
您可以免费定制任何报告,包括本报告的部分内容、国家级分析、Excel 数据包,以及为初创企业和大学提供优惠和折扣
- 获取此报告的关键市场趋势。这个免费样品将包括数据分析,从市场趋势到估计和预测。
后门热交换器市场驱动因素:
数据中心使用的技术日益复杂,推动后门热交换器市场增长
数据中心正在采用高性能计算 (HPC) 技术来执行科学研究、模拟和数据分析等任务。这些系统由于计算强度高而产生大量热负荷。后门热交换器为这些高密度环境提供高效冷却。此外,数据中心正处于十字路口。对计算、存储和通信容量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IT 设备消耗更多电力并产生更多热量。预计未来几年电费将上涨。同时,商业和经济压力迫使企业整合设施、简化运营并积极降低 IT 成本。随着每个机柜的平均热密度增加,提供正常运行数据中心所需的冷却变得越来越困难。有时,由于冷却系统效率低下,应提供的冷却是热负荷严格要求的两倍。这些解决方案可能具有高热密度,因此精确冷却至关重要。后门热交换器有助于维持此类基础设施所需的温度。由于这些原因,数据中心对后门热交换器的需求正在增加,以提高冷却效率。
此外,在多租户和主机托管数据中心,不同的客户要求和设备配置会导致不同的热量分布。后门热交换器提供灵活、局部化的冷却解决方案,可根据个人客户需求量身定制。后门热交换器提供机架级冷却,符合模块化和机架式数据中心设计的趋势。它们可以直接安装在服务器机架上,在最需要的地方提供精确的冷却。因此,随着数据中心使用的技术越来越复杂,对后门热交换器的需求也在增加,从而推动了后门热交换器市场的增长。
后门热交换器市场细分分析:
根据类型,后门热交换器市场分为主动和被动。后门热交换器市场的产品非常适合支持高密度数据中心。后门热交换器市场中的各种制造商都在推出用于数据中心冷却应用的主动式后门热交换器。例如,2019 年 6 月,Nortek Air Solutions 推出了 ServerCool 后门热交换器产品线。Nortek Air Solutions 推出了用于数据中心冷却应用的 ADHX 35-6B 主动式后门热交换器。ADHX 35-6B 是 ServerCool 成功的 ADHX 的下一代产品,在后门热交换器冗余、易用性、耐用性和能源效率方面有所改进。ADHX 35-6B 在总拥有成本 (TCO) 和功耗效率 (PUE) 方面优于数据中心行业中的其他 ADHX。此外,它还提供经过验证的工程设计,可降低安装和维护成本。这种改进的设计适用于带有冷冻水系统的改造和新建数据中心,35kW 的制冷能力下消耗的功率不到 500W,PUE 值仅为 1.033。
后门热交换器市场区域分析:
2022 年北美后门热交换器市场规模为 2.6564 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 5.8627 亿美元;预计 2022 年至 2030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0.4%。北美后门热交换器市场分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数据中心在北美经济的未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用户转向数字领域,对高效信息处理的需求正在增长。数据中心是通信网络连接器,因此用户即使远程工作也可以快速访问信息。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USITC) 的报告,预计 2023 年美国数据中心行业的价值将达到 999.7 亿美元。全球有 8,000 个数据中心。其中,33% 的数据中心位于美国。北美数据中心市场的五大驱动力是数字化、远程工作、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OTT服务和物联网。在该地区,数据中心的增长没有显示出放缓的迹象。对更多数字访问、存储和数据处理的需求不断上升。此外,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2020 年 5 月,加拿大核心年龄员工在家工作的比例约为 43%。到 2021 年 12 月,加拿大 26% 的核心年龄员工在家工作。90% 的远程工作者报告称,与在办公室工作相比,远程工作的生产率稳定或更高,41% 的远程工作者更愿意每周远程工作一半的时间。精通技术的社会和远程工作趋势的结合意味着北美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
此外,数据中心增长还有另外两个原因:物联网 (IoT) 和人工智能。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每天连接到互联网,生成的数据量也在增加。因此,该地区需要更多的数据中心来存储这些海量数据。后门热交换器市场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通过将热量从数据中心建筑内部转移到外部来保持两股气流分离。因此,随着北美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不断增加,后门热交换器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也显著增加。
后门热交换器市场关键参与者分析:
Coolcentric、Nortek Air Management、USystems Limited、COOLIT SYSTEMS、nVent Electric plc、Vertiv Group Corp、STULZ GMBH、Motivair Corporation、IBM 和 Airedale 是后门热交换器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后门热交换器市场区域洞察
Insight Partners 的分析师已详细解释了预测期内影响后门热交换器市场的区域趋势和因素。本节还讨论了北美、欧洲、亚太地区、中东和非洲以及南美和中美洲的后门热交换器市场细分和地理位置。

- 获取后门热交换器市场的区域特定数据
后门热交换器市场报告范围
报告属性 | 细节 |
---|---|
2022 年市场规模 | 6.4775亿美元 |
2030 年的市场规模 | 14.5526亿美元 |
全球复合年增长率(2022 - 2030 年) | 10.6% |
史料 | 2020-2021 |
预测期 | 2023-2030 |
涵盖的领域 | 按类型
|
覆盖地区和国家 | 北美
|
市场领导者和主要公司简介 |
|
市场参与者密度:了解其对商业动态的影响
后门热交换器市场正在快速增长,这得益于终端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些需求源于消费者偏好的不断变化、技术进步以及对产品优势的认识不断提高等因素。随着需求的增加,企业正在扩大其产品范围,进行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利用新兴趋势,从而进一步推动市场增长。
市场参与者密度是指在特定市场或行业内运营的企业或公司的分布情况。它表明在给定市场空间中,相对于其规模或总市场价值,有多少竞争对手(市场参与者)存在。
在后门热交换器市场运营的主要公司有:
- 酷中心
- 史图兹英国有限公司
- Nortek 空气解决方案有限责任公司
- Nvent 电气公司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免责声明:上面列出的公司没有按照任何特定顺序排列。

- 了解后门热交换器市场顶级关键参与者概况
最新动态:
后门热交换器市场中的公司大量采用并购等无机和有机策略。以下列出了后门热交换器市场的一些近期关键发展:
- 2019 年 1 月,Nortek Air Solutions 在其 ServerCool™ 数据中心液体冷却产品线中推出了 ADHX 35-6B,这是一款 35kW 主动式后门热交换器 (ADHX)。ADHX 35-6B 是 ServerCool 成功的 ADHX 的下一代产品,在冗余性、用户友好性、耐用性和能源效率方面均进行了升级。
- 2021 年 8 月,数据中心冷却解决方案的专业制造商 USystems Ltd 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设计、供应和安装专家 Rahi Systems 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全球范围内供应和安装 USystems ColdLogik 后门热交换器 (RDHX) 和行内冷却器。
- 历史分析(2 年)、基准年、预测(7 年)及复合年增长率
- PEST和SWOT分析
- 市场规模、价值/数量 - 全球、区域、国家
- 行业和竞争格局
- Excel 数据集
近期报告
相关报告
客户评价
购买理由
- 明智的决策
- 了解市场动态
- 竞争分析
- 客户洞察
- 市场预测
- 风险规避
- 战略规划
- 投资论证
- 识别新兴市场
- 优化营销策略
- 提升运营效率
- 顺应监管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