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吸管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104.6亿美元增至2031年的208.1亿美元。预计2025年至2031年期间,该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0.3%。社交媒体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预计将在预测期内为环保吸管市场带来新的趋势。
环保吸管市场分析
随着人们对塑料垃圾意识的增强,环保吸管越来越受欢迎。材料和制造技术的创新提升了它们的耐用性、易用性和美观性。企业正在投资可生物降解涂层、防水纸层和植物基聚合物。这些创新在不损害环保目标的情况下提升了吸管的性能。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将环保行为与品牌忠诚度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促使企业将环保吸管的使用作为更广泛的企业社会责任 (CSR) 战略的一部分。
环保吸管市场概况
全球环保吸管市场的增长动力源于日益增长的环境问题以及人们逐渐放弃使用一次性塑料的趋势。人们对塑料污染(尤其是海洋和水道中的塑料污染)的认识正在不断提高。这加速了消费者对餐饮和个人用品中可持续替代品的需求。各地区的政府和监管机构正在实施对塑料吸管的禁令和限制。这些限制措施推动了可生物降解和可堆肥材料的采用,例如纸质、竹子、金属、玻璃和聚乳酸(PLA) 吸管。为了应对监管压力和消费者偏好,餐厅、咖啡馆和大型连锁酒店正在将环保吸管纳入其可持续发展计划。
您可以免费定制任何报告,包括本报告的部分内容、国家级分析、Excel 数据包,以及为初创企业和大学提供优惠和折扣
环保吸管市场:战略洞察

- 获取此报告的顶级关键市场趋势。此免费样品将包括数据分析,从市场趋势到估计和预测。
环保吸管市场驱动因素和机遇
一次性塑料的监管禁令
据Ukhi India Pvt. Ltd.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约4亿吨塑料垃圾,其中一次性塑料占了很大一部分。据估计,每年有800万吨塑料垃圾(包括塑料吸管)流入海洋。随着人们对塑料污染的认识不断提高,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法规,限制一次性塑料的使用。2022年1月,法国实施了一次性塑料禁令,目标是到2040年全面消除所有形式的一次性塑料使用。2021年7月,德国采取分阶段措施,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并征收一次性塑料税。该税于2022年1月生效。
2022年12月,加拿大颁布了一项联邦禁令,禁止使用包括塑料吸管在内的六种一次性塑料制品。该禁令旨在到2030年实现零塑料垃圾。2021年,中国宣布到2025年底将食品服务行业的一次性塑料使用量减少30%。2022年7月,印度颁布了一项全国性禁令,禁止使用包括塑料吸管在内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世界各国对一次性塑料的监管禁令旨在鼓励人们使用环保吸管。
环保吸管由生物塑料、竹子、甘蔗渣和其他可持续材料制成。这些吸管分解成有机物,不会留下有害的微塑料。它们通常在陆地环境(例如土壤或堆肥)中2至6周内分解。甘蔗渣吸管完全可生物降解,可堆肥。它们通常在自然条件下3至6个月内分解。此外,竹吸管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内即可生物降解。这一特性使其成为传统一次性塑料吸管的高度可持续替代品。
快餐店环保吸管使用率飙升
环保吸管影响着食品服务行业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消费者选择使用可持续包装(例如吸管)可以成为品牌认知的关键差异化因素。快餐店产生的塑料垃圾构成了一项紧迫的环境挑战,严重加剧了海洋污染和垃圾填埋场的污染。一次性吸管、杯子和其他包装产品的堆积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利影响。
作为其可持续发展计划的一部分,快餐店正在采用可重复使用和可清洗的包装替代品。2021年,汉堡王宣布推出八种可持续包装产品,包括除勺子、刀具、饮料盖等之外的吸管。星巴克于2020年停止使用所有一次性塑料吸管,并提供可单独使用或与非塑料吸管配合使用的盖子。2018年,加拿大A&W食品服务公司在其餐厅停止使用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可生物降解的纸质吸管。2020年,塔可钟宣布在受塑料禁令约束的门店,将从塑料吸管改为使用纸质吸管。
快餐店可以简化废物管理流程,削减采购成本,并从长远来看提高运营效率和财务稳定性。他们可以通过减少对一次性塑料的依赖来实现这些好处。实施并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举措的快餐连锁店能够留住并吸引具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因此,快餐店越来越多地采用环保吸管,预计将在未来为市场带来丰厚的利润。
环保吸管市场报告细分分析
有助于得出环保吸管市场分析的关键部分是产品类型、材料和最终用户。
- 按产品类型,环保吸管市场分为直吸管、柔性吸管和其他吸管。2024年,直吸管占据了环保吸管市场的最大份额。
- 根据材质,环保吸管市场分为纸质、聚羟基脂肪酸酯 (PHA)、聚乳酸 (PLA)、竹子、甘蔗渣、硅胶等。2024 年,纸质吸管占据了环保吸管市场的最大份额。
- 根据最终用户,市场分为餐饮服务和零售。餐饮服务细分市场又可细分为快餐店、咖啡馆和酒吧、酒店和高级餐厅、餐饮服务等。零售细分市场又可细分为超市和大卖场、便利店、线上零售等。2024年,餐饮服务占据了环保吸管市场的最大份额。
环保吸管市场份额(按地区)分析
环保吸管市场报告的地理范围分为五个区域:北美、亚太、欧洲、中东和非洲以及南美和中美。预计亚太地区的环保吸管市场在预测期内将大幅增长。
亚太地区环保吸管市场细分为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亚太其他地区。包括新机场和区域高速公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使得餐饮连锁店得以开设门店。这些设施的建立也催生了对环保吸管的需求。由于这些平台提供的便利,在线订餐业务不断增长,这推动了对纸质吸管、竹吸管、硅胶吸管和聚乳酸吸管的需求。由于环境挑战日益严峻、政府法规的出台、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亚太地区开始使用环保吸管。可重复使用和可生物降解的吸管成为年轻人和注重健康的消费者的生活方式选择。麦当劳、星巴克咖啡公司和肯德基已在整个地区统一了其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在当地门店替换了塑料吸管。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和日本是饮料(包括热饮、冷饮和冷冻饮)普及率最高的国家。西方文化对该地区民众日益增长的影响正在影响该地区对饮料的需求。随着全球化的持续,烹饪交流,特别是来自北美和欧洲的烹饪交流,在亚太地区的消费者中越来越受欢迎。
各大企业正通过将产品推广至亚太地区的餐厅和快餐店,扩大其影响力。2021年,比利时华夫饼公司(The Belgian Waffle Co.)通过开设新门店,并通过电商平台和实体店进军快速消费品领域,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该品牌的目标是进军快餐店、电商平台、现代渠道和一线门店等多个类别。各年龄段人群对奶昔、珍珠奶茶和其他饮料的需求激增,推动了该地区市场的增长。
环保吸管市场区域洞察
Insight Partners 的分析师已详尽阐述了预测期内影响环保吸管市场的区域趋势和因素。本节还讨论了北美、欧洲、亚太地区、中东和非洲以及南美和中美洲的环保吸管市场细分和地域分布。

- 获取环保吸管市场的区域特定数据
环保吸管市场报告范围
报告属性 | 细节 |
---|---|
2024年的市场规模 | 104.6亿美元 |
2031年的市场规模 | 208.1亿美元 |
全球复合年增长率(2025-2031) | 10.3% |
史料 | 2021-2023 |
预测期 | 2025-2031 |
涵盖的领域 | 按产品类型
|
覆盖地区和国家 | 北美
|
市场领导者和主要公司简介 |
|
环保吸管市场参与者密度:了解其对商业动态的影响
环保吸管市场正在快速增长,这得益于终端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而这些需求的驱动因素包括消费者偏好的演变、技术进步以及对产品益处的认知度的提升。随着需求的增长,企业正在拓展产品线,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抓住新兴趋势,从而进一步推动市场增长。
市场参与者密度是指特定市场或行业内企业或公司的分布情况。它表明特定市场空间内竞争对手(市场参与者)的数量相对于其规模或总市值而言。
在环保吸管市场运营的主要公司有:
- 卡努比奥
- 库尔玛·德斯卡特维斯
- Pixpel Embalagens Sustentaveis LTDA
- 生态工厂
- 生态生物降解
- 杜尼空军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列出的公司没有按照任何特定顺序排列。

- 获取环保吸管市场主要参与者概览
环保吸管市场新闻及最新发展
环保吸管市场的评估是通过收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后进行的定性和定量数据进行的。这些数据包括企业出版物、协会数据和数据库。环保吸管市场的主要发展如下:
- 澳大利亚B-Corp和全球可堆肥包装企业BioPak进军香港市场。此次扩张旨在帮助该地区的行业转向可持续的替代品。(来源:Biopak,新闻稿,2024年4月)
- Transcend Packaging 宣布在欧洲推出一款全新热杯,该杯由 Transcend 位于威尔士伊斯特拉德米纳赫的工厂设计和制造。这款创新型杯子采用矿物涂层取代塑料内衬。这是该技术首次大规模应用于咖啡杯。(来源:Transcend Packaging,新闻稿,2025 年 5 月)
环保吸管市场报告覆盖范围及交付成果
《环保吸管市场规模和预测(2021-2031)》报告对以下领域进行了详细的市场分析:
- 环保吸管市场规模以及涵盖范围内所有主要细分市场的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预测
- 环保吸管市场趋势以及市场动态,例如驱动因素、限制因素和关键机遇
- 详细的波特五力模型和 SWOT 分析
- 环保吸管市场分析涵盖主要市场趋势、全球和区域框架、主要参与者、法规和最新市场发展
- 行业格局和竞争分析,包括市场集中度、热点图分析、知名参与者以及环保吸管市场的最新发展
- 详细的公司简介
- 历史分析(2 年)、基准年、预测(7 年)及复合年增长率
- PEST和SWOT分析
- 市场规模、价值/数量 - 全球、区域、国家
- 行业和竞争格局
- Excel 数据集
近期报告
客户评价
购买理由
- 明智的决策
- 了解市场动态
- 竞争分析
- 客户洞察
- 市场预测
- 风险规避
- 战略规划
- 投资论证
- 识别新兴市场
- 优化营销策略
- 提升运营效率
- 顺应监管趋势
















